English   |   西电首页
栏目列表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攻克雷达核心算法,点睛国防利器之魂——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

日期:2017-12-18 11:33 点击量:

攻克雷达核心算法,点睛国防利器之魂——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

■通讯员 王朱丹

几乎每晚十点之前,新科技楼1616实验室都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大家埋头研习论文、处理数据、悄声讨论,处处洋溢着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精神作风。他们当中,有2013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有2014年、2015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有2016年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有2017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有连续三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这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队伍坚持“创新能力为核心,应用技术为关键,专业素养为基础,团队合作共发展”理念,瞄准国际前沿,落脚国家需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取得新突破,做出新成就,他们就是电子工程学院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凭借自己的执着和付出,荣获第二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荣誉,并获“最佳人气奖”。

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

团队故事

科研的核心是保有情怀,知行合一

头雁勤,群雁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惰,结果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好的团队必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头雁”,1975年生于浙江嵊州市的邢孟道,就是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的“头雁”。他自1997年师从保铮院士以来,一直专注于雷达成像技术的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研究,30岁便成为了教授、博导,骄人的成绩背后,不仅有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的艰辛,还有执着追求、爱国报国的情怀。

邢孟道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设立西电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2年获首届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优青”)。目前担任高分重大专项机载组和海军导弹处专家,装备发展部信息系统局侦察预警系统技术专家,《雷达学报》编委,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TGRS)副主编。近5年发表国际SCI论文111篇,SCI他引980次,近3年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出版专著《雷达成像技术》、《雷达成像算法进展》和译著《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第一版)和(第二版)。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能解决国家军事需求中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原则,这是科研人的眼界,更是一种情怀,我们不能太计较干项目干科研的得失”。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实验室的自省名言,更是国家对青年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

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

让每一个成员在“抓兔子”中获得科学研究的真谛

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依托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由16名博士和3名硕士组成。在人才培养方面,团队遵循一套“抓兔子”理论,先是学习捡“死兔子”,已经被别人发现并且验证过的知识是固定的、稳定的,属于“死兔子”,是学习、模仿、练习阶段;然后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导师需要给学生指出兔子在哪里,还要教会学生瞄准并射死兔子的本领,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最后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导师只是指明方向,告诉学生兔子在树林里,学生要自己找到兔子并判断是否值得、是否能够猎取,再用更高级的猎取技巧去射击,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并解决问题。团队里每个成员都经历了从初进团队时导师“给兔子”、硕士毕业时会自己“打兔子”、博士毕业时会自己“找兔子”的发展历程。

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

正是这种渐进型培养模式,使团队成员得到了快速成长,数年来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们成功解决战斗机雷达成像、导引头雷达成像、无人机雷达成像以及地面雷达对空间目标成像的诸多关键难点问题。在负责的3个973课题支持下,团队提出了稀疏成像、电磁成像和前视成像等一系列算法理论,提高了成像分辨率;在负责的“十二五”预研项目支持下,设计了数字阵列SAR工作体制,提出了多路信号处理方法,提高了雷达信息获取的灵活性;在“神雕”雷达实时成像处理项目的支持下,提出了多模式SAR统一成像算法及实时处理构架,多角度SAR成像算法,提高了成像的灵活性。

在新理论方法研究之外,团队特别注重工程实践应用。近5年,解决了歼10B和四代机火控雷达大斜视成像难题,T-18和T-20无人机侦察SAR实时处理,导引头大斜视成像问题,以及高分三号SAR卫星的数据分析和舰船重聚焦成像等问题。并为宽带测控雷达研制了ISAR成像处理软件,获得了空天飞机“X37B”、朝鲜光明星三号、四号等的高质量图像。一项项成果、一个个突破,无不体现出攻坚克难的团队文化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邢孟道近30名博士毕业生中,相当大比例在国内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继续从事着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希望毕业生们把我们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传承下去,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取得新的高度,坚定自己对人生、对理想、对未来的追求。”

导师说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古语云:“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尊师重道,和谐友爱。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邢孟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

“我对学生有两个要求,一是严要求,从研一起就要养成基本的科研素养,大到解决难题时的不退缩、迎难而上,小到每一个WORD文档的排版、PPT演示的格式,都要体现认真细致的精神。二是松要求,这主要体现在选择研究方向、讨论研究思路方面,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以及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给他们制定研究方向。跟学生讨论研究思路时要创造宽松的氛围,使得学生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实践证明,正是在这种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下,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在科研的道路上才能不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科研心态上要:开放,包容,进取,自律

邢孟道结合多年来的科研经历以及培养研究生的经历,总结出了人才培养五个层次类型,一是工程实现型;二是技术推广型;三是新技术跟踪型;四是关键技术攻坚型;五是新方向探索开拓型。硕士培养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类型,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博士培养主要在第三、第四类型,能够跟踪世界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在过去无法突破的关键难点上取得攻克。第五类型主要针对青年教师,要能探索开拓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方向。正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善于凝练和总结,分析不同学生的类型,在不同成长阶段给予不同的帮助,才使团队能够一直保持创造力,长期践行诠释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

“我觉得科研人员在成长过程中要上九个台阶:会解问题、会发现问题、会干项目、会找项目、会带团队、会找方向、会建平台、会开领域、会建学科。”谈及对科研人员发展过程的理解,邢孟道讲到自己的“九个台阶”路线图,这是他从自己的经历、众多优秀同行,以及保铮院士的经历体会出来的。

“这九个台阶对应的是博士毕业要会找问题、解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副教授应具有独立找项目干项目的能力;教授应具有独立的科研方向和培养人才的能力;科学院院士应建立一个新学科或使老学科焕发青春活力;工程院院士应给国家重大工程有重大贡献。我常常告诫团队里的青年教师以及学生们,每上一个台阶,都要付出翻倍甚至几倍的努力,需要上天眷顾你的天赋,更需要内心对科研的激情、责任和执着。”

为国家解决问题,做出贡献才是个人价值所在。数十年如一日,邢孟道带领团队兢兢业业,潜心科研,用心培养,收获桃李满天下。对于培养学生,他这样讲到:“当年我的导师保铮教授也是这样培养我们的,教育我们要成果共享,形成“火炉效应”。让学生在行动上勤奋、严谨,在思想上自由、发散,这样,创造性思维才不被压抑、束缚。这种好的做法我也要传承下去。”

学生说

学术上带头,生活上体贴,于细微之处看见远方

多年来,邢孟道几乎没有晚上不加班的,从外地出差回来的他第一站经常是来到实验室。每天早上他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实验室转一转,跟同学们交流研究思路,每天离开办公室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到实验室转一转,看看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日常中的点点滴滴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

孙光才作为团队的青年教师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我本科是西邮的,以研究生考试第一名成绩,进入西电读硕博后,我花了大量时间(基本是6×14小时)追赶与同学差距,读博期间一直保持高度专注的学习状态,加之邢老师一直对我细心指导,毕业后因为博士论文优秀,破格留校了。邢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是多层次协同发展,我们团队的青年教师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彼此没有冲突和重叠,我很喜欢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可以一直做科研、培养学生,我觉得很幸福。”

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

“邢老师多年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项目上,正是他这股拼搏、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的优秀品质,激发了我们的科研兴趣和斗志。他经常倾听大家在科研上遇到的新问题或者新思路,乐此不疲的帮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少走弯路,安排相关项目给学生实践历练。”已经跟随邢孟道教授三年的博士生符吉祥感慨到。

“邢老师学识渊博却保持谦虚,治学作风张弛有度。在研究方向上邢老师给予团队成员高屋建瓴的指导,帮助大家在迷茫困惑的时候找出问题;在人生抉择的重要时候给予大家中肯妥帖的建议,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可能具有的潜能,合理规划未来;在做事方面,邢老师教大家要养成认真严谨的态度,养成从小事到科研无论做什么都要保持优秀的习惯。”谈到导师对自己影响,博士生张榆红激动地说。

除了在科研上给予学生耐心指导,邢孟道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关心更是令同学们心怀感恩。“记得上博一期末考试期间,我母亲突发重病要紧急做手术,邢老师看出了我内心的焦虑,批准了我的缓考申请,还亲切的询问家里是否缺钱,如果有经济困难随时告诉他。这个细节至今都令我格外感动,内心充满温暖和感激。”2014级博士蓝洋回忆起导师的帮助,感慨颇多。

采访手记

来到雷达成像探索算法团队采访是在冬日里一个暖阳午后,邢孟道教授亲切、随和,聊到难懂之处,则拿起笔和纸一边画图一遍解释,处处透露着严谨、谦逊的学者风范。实验室同学们幽默、朴实,他们亲如一家,热情地向记者分享着自己在团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用自己对科研的执着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用自己的关怀书写着属于团队的温暖,用拼搏演绎着自己人生的精彩。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Baidu
sogou